首页 资讯 正文

江淮环保世纪行|生态治理赋能乡村“颜值”“产值”双提升

体育正文 179 0

江淮环保世纪行|生态治理赋能乡村“颜值”“产值”双提升

江淮环保世纪行|生态治理赋能乡村“颜值”“产值”双提升

大皖新闻讯 闲置地块成了“小(xiǎo)菜园(càiyuán)”,“人工湿地”净化(jìnghuà)水质;文旅产业激活乡村经济,研学游带动村民增收;传统农耕升级为覆膜插秧(chāyāng)、绿肥轮作的绿色生产模式……近日,大皖新闻记者跟随“江淮环保世纪行”活动(huódòng)分别前往肥西县、庐江县(lújiāngxiàn)、巢湖市采访,看当地如何通过环境整治、生态治理和产业升级,走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。

“人工湿地”让(ràng)污水变清流

走进肥西县三河镇临丰村,环境整洁、设施完善,村民家中房前屋后的闲置(xiánzhì)地块被改造成“小菜园”“小果园(guǒyuán)”,呈现出生态宜居的乡村新(xīn)景象。

“这里以前是巢湖的(de)圩区,村民的屋旁就是水渠,在环境整治以前,很多水渠都是臭水沟(chòushuǐgōu)。”肥西县(féixīxiàn)三河镇副镇长赵东升介绍,2023年,临丰村开展了新庄中心村的建设,同时推进厕所革命、污水革命、垃圾(lājī)革命,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。

以前,村民用的(de)都是旱厕,很多年轻人回乡待不住。“现在,我们(wǒmen)将厕所进院(jìnyuàn)入室,应该尽改,户用(hùyòng)卫生(wèishēng)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%。”赵东升说,按照卫生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的要求,村里对生活污水进行黑灰分离,厕所污水(即黑水)就地就近实行(shíxíng)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,厨房和洗澡间等灰水则接入污水管网,再通过“人工湿地”进行生态治理。

“每10—20户会(hùhuì)配套建设一个‘人工湿地(shīdì)’,也就生态处理池。”赵东升(dōngshēng)将记者带到一个“人工湿地”前介绍,灰水进入“人工湿地”后,会通过下方的砾石(lìshí)、陶粒等(děng)进行过滤,再通过种植美人蕉、鸢尾等植物吸收净化水中的氮磷钾等元素,最终就近排入附近的沟、渠、河塘。“我们还会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,确保水质达标排放。”

庐南川藏线(chuāncángxiàn)带火乡村大锅灶

以庐南川藏线开通(kāitōng)为契机,庐江县凌安村(língāncūn)大力提升道路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,并发展文旅产业,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李长(lǐzhǎng)飞(fēi)是乡约凌安大(dà)锅灶的负责人,他告诉记者,今年端午节(duānwǔjié)期间,店里的大锅灶早已订满,来自合肥(héféi)和(hé)长三角的游客络绎不绝。“庐南川藏线的入口离我们很近,旁边还有‘万亩竹海’,位置非常好。”李长飞说,除了前来用餐的游客,也接待了许多团建、研学游团队,去年,凌安村共接待研学游群体5万人次左右,仅李长飞的大锅灶就占了3000多人次。

自大锅灶营业以来,也带动了周边农户(nónghù)的收入(shōurù),“我们每年都要从农户家中收3000至4000只大鹅,还有收柴火,并带领游客去农户家中采摘新鲜的蔬菜瓜果(guāguǒ)。”李长飞说。

记者了解到,凌安村入选2024年度省级和美乡村(xiāngcūn)精品示范村,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村里不断吸引社会资本并鼓励村民参与文旅产业发展,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。与此同时,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以垃圾(lājī)治理、农村(nóngcūn)改厕、改水“三大革命(dàgémìng)”为抓手(zhuāshǒu),以道路、绿化、亮化、房前屋后治理、沟塘河渠治理等为重点任务,形成“户户有景、组组有韵”的江南乡村新图景。

可降解地膜破解农业(nóngyè)污染

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的槐林(huáilín)镇光明槐祥水稻绿色种植基地,工作人员正驾驶插秧机,驶过(shǐguò)之处,覆膜与插秧同时完成。

“这种地膜(dìmó)是全生物可降解农用地膜,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水、防草。” 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为(gōngwèi)银介绍,由于地膜是黑色的,杂草无法进行(jìnxíng)光合作用,避免了打除草剂造成的污染。同时,还可以节水(jiéshuǐ)、节肥30%左右。“地膜降解后,形成二氧化碳(èryǎnghuàtàn)、水,以及一部分有机质,进而改良土壤,保护环境。”

记者了解到,为打造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(bǎohùqū)绿色生产示范区(shìfànqū),当地全面实施“五改”技术路线,包括改种植模式、改生产方式(shēngchǎnfāngshì)、改病虫害防治等。

“比如在种植模式方面(fāngmiàn),以前这里是一稻一麦,或是一稻一油,现在我们全面推行一稻一绿肥的轮作种植模式。”宫为银解释,绿肥指的是豆科植物紫云英,它能够增加(zēngjiā)土壤中的氮含量,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。在生产方式方面,就是将传统的直接播种模式,改为(gǎiwéi)育苗机插秧(chāyāng)的方式,增强秧苗竞争优势。“为了防控病虫害,我们改化学农药为杀虫(shāchóng)灯、性诱捕器和生物(shēngwù)药剂进行防治。”

据介绍(jùjièshào),当地采取将散户和大户(dàhù)的耕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,由村(yóucūn)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挂网招租等方式包给龙头企业,再由龙头企业自建生产基地的方式,开展集中化生产。包括光明槐祥在内(nèi),一级保护区内的大户及企业流转土地达到3.9万亩。

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摄影(shèyǐng)报道

江淮环保世纪行|生态治理赋能乡村“颜值”“产值”双提升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